html模版鐵支尾
聚落田園風光。 鐵支尾村民近來重鋪的一小段鐵軌。 來到「鐵支尾」莊頭,村民簡樸悠哉的生活節奏,逼得我們不得不再放慢腳步;其實,我們已經夠慢瞭…如此靜謐,不見人車,就隻剩8、90歲老人,拖著佝僂身子,好奇地凝視我們。

「鐵支尾」,一個足以讓我遐想好一陣子的小地名。

它位居花蓮縣最南邊的富裡鄉學田村,緊鄰臺東池上,地處秀姑巒溪上遊沖積扇平原,水源豐富,遠望一片阡陌良田。

「學田」,難不成,是指這裡的人都還在學習下田?若這般詮釋,那就太小看他們瞭;這裡的鄉親可都是種稻高手,全村少見休耕地。

據富裡鄉志記載,學田村舊名「馬裡旺」(阿美族語);日治時期因人煙稀少,土地多未開墾,遂被劃為「官有原野地」。大正10年(1921年),大莊與公埔公學校(東裡、富裡國小前身)因缺乏經費,向官方申請開墾原野地,由民眾自發組成開墾隊;光復後,這些屬於「學校田產」的公有地,便順勢成瞭「學田」這個村名。

其實,在大正年間,日本官方曾於此經營農場,種植甘蔗,並鋪設瞭一條運蔗臺車道通往富裡火車站,再轉運至光復(大和)糖廠製糖。

昔時臺車路線,依當地耆老跟我口述後,再比對地圖拼湊,大抵是從富裡車站沿著臺鐵花東線西側往南行,在富南村堵港埔附近,跨越秀姑巒溪來到學田村,再循村內光明路一帶田野,抵達今天的學田派出所;由於聚落離鐵軌尾端不遠,故名「鐵支尾」。

早期這條臺車道,標準甚差,軌距僅495mm,以人力推進,距富裡站裡程約3公裡賓士改大螢幕,官方名稱叫「富裡第二支線」,更早日人則稱「堺線」,這個「堺」,是指花蓮與臺東交界之意。

還記得幾年前,初次探訪,因為怕找不到路,透早六點,天色微亮,便自下榻的民宿出發。

我們騎著單車,在山嵐晨霧下,沿著鄉間小道,緩緩前行,一路所見,盡是迷人的田園風光。

來到「鐵支尾」莊頭,村民簡樸悠哉的生活節奏,逼得我們不得不再放慢腳步;其實,我們benz車用音響主機已經夠慢瞭。

如此靜謐,不見人車,就隻剩8、90歲老人,拖著佝僂身子,好奇地凝視我們。在他們眼中,我們不隻是最年輕的「少年仔」,可能也是遊手好閒才會來此晃蕩的神經病吧!

一位老阿伯告訴我:「小時候,天沒亮,就得走路到富裡街仔上課,放學後才有機會搭迴送的空臺車回傢。」另一位則搶著搭腔:「不過呢,臺車很簡陋,經常半路翻落水田,還好車速不快,跳車保命並不難。」

他們可講得津津有味!原來,那段最艱困的年代,竟成瞭老賓士原廠音響人傢最甜蜜的共同回憶!

一條50米不到的鐵軌,躺在眼前。那是社區發展協會向公部門爭取到微薄經費後,幾位比較「年輕」的老人,大傢同心協力,一步一腳印,「矇著頭自己來」的打拚成果。雖然隻是妝點簡單的圍籬花草,鐵軌上什麼也沒有,但我卻看到瞭在地鄉親,凝聚共識,企圖再度尋回土地感情的那份執著與信心。

有朋友說,要重鋪一條鐵軌,經費頗鉅,談何容易!話是沒錯,但錢少也有錢少的作法,我寧可持正面態度,期許他們,繼續努力。或許,哪一天,我再回去看他們時,鐵軌上會有臺車動起來,帶領這群阿公阿嬤,重溫舊夢,找回記憶,那將是何等美好、動人的畫面啊!

(中國時報)



關鍵字:開墾


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或大意內容相同、類似的文章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

發言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傢安全、政府法令之內容,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

請勿以發文、回文等方式,進行商業廣告、騷擾網友等行為,或是為特定網站、blog宣傳,一經發現,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報導或相關連結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且未經證實、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不實謠言等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圖片)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商標、專利等權利;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

B46EAF3F60F4BE32
arrow
arrow

    nbt59lj1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