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ml模版沈周的兩次杭州之行(1) ????沈周(1427-1509),明朝畫傢,吳門畫派創始人。與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並稱“明四傢”。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等。著有《石田集》等。作品多藏於各大博物館。他的作品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摘自“百度百科”)

????一

????明成化七年(1471),沈周已經是一個45歲的中年男人。作為畫傢,他已經是蘇州吳中一帶頗有名氣的畫傢;作為父親,他圓滿地完成瞭兒女們的嫁娶大事,最讓他欣慰的是長子沈雲鴻很有出息,出落得能夠獨撐門面瞭。如此平靜的中年生活裡,沈周突然冒出瞭一個想法:

????出趟遠門,去西湖之畔的杭州遊逛一台中erp進銷存番。

????沈周出生於詩書之傢,自幼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多年來他一直秉承的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雖然身在江南,而且傢境殷實,但辭親遠遊的機會並不多,即使出門,最遠也不過蘇州以北的虞山一帶。這一年的沈周,為什麼突然萌生瞭杭州之遊的念想呢——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至少可以替他找到以下可圈可點的緣由:一,杭嘉湖平原一帶的蘇州與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蘇杭之美比肩而論,那麼,對於一個出生、成長於蘇州的人,至少應該到杭州走一走,才不負一個真正的江南人;二,數年前與杭州詩人劉邦彥有詩信往還,“每羨好詩如好畫,不須相見即相知”的句子就是沈周寫給劉邦彥的傾慕之詞,當然,沈周亦因劉邦彥的和詩對杭州的湖光山色充台中財務軟體滿瞭好奇與向往;三,沈周自幼就跟隨父親常常出遊於蘇州一帶的寺廟,與僧侶打交道甚多,杭州是南方的佛教聖地,寺院眾多,中年的沈周自然也心向往之。

????也許,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吧。

????當沈周把這個想法告訴他的朋友劉玨和史鑒時,他們欣然同意。這裡稍稍介紹一下劉玨和史鑒吧。劉玨,字廷美,號完庵,蘇州人,正統三年(1438)中舉人,授刑部主事,遷山西按察司僉事,年五十棄官歸鄉,卒年六十三;史鑒,字明古,號西村,蘇州人,平生好讀書和收藏,傢藏古書甚多,皆能誦讀和研究,有《西村集》八卷行世——明正德年間,吳中高士中首推沈周,史鑒次之。

????出行的日期很快確定下來,但此事被沈周弟弟沈召知曉,亦要求前往,沈周隻好應允。

????明成化七年農歷二月初六,沈周一行四人,帶著幾名傢僮,啟程南下杭州。

????二

????他們行走的路線,是順京杭大運河乘船而下。

????這條水路,是彼時連接這兩座南方富庶城市的主要線路。他們坐船向南,經吳江、同裡、南麻、黎裡,過嘉興、湖州、餘杭,最後到達杭州。據史鑒的《西村十記》載,此行“行逾嘉興,歷石門、道崇德,始望見有山隱隱出天際,人指雲:‘臨平山也。’又行餘五十裡,乃至山下。”此處之山,即臨平山也。其後,“自臨平指西南行,將六十裡至杭。山皆在城西,舟不得至其處。命傢僮持橐自山後先往。”

????看來,這一趟他們走得也不容易。

????而且,船過嘉興時風雪交加,不得不停泊待晴。好在古人台中進銷存軟體懂風雅,可以在船上悠然自得地作詩寫畫。據史料載,劉玨為沈召作《臨安山色圖》,自題詩曰:“山空鳥自啼,樹暗雲未散。當年馬上看,今日圖中見。完庵詩書畫。”史鑒和詩一首,曰:“山光凝暮雲,風來忽吹散。借問在山人,何如出山見。”沈周亦詩興勃發,題詩一首並跋曰:“雲來溪光合,月出竹影散。何必到西湖,始與山相見。劉僉憲挈予三人遊臨安,阻雪於檇李。僉憲為繼南弟作小景短吟,種種可羨。湖山之勝,恍在目前,尚何待於南遊哉?史明古偕予和之,聊遣客懷爾。辛卯二月已酉燈下沈周書。”

????這真是一趟多麼風雅的旅行啊財務軟體

[責任編輯:周明艷] 1 2 下一頁 尾頁

21



台中進銷存軟體推薦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4806F717B2B7342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bt59lj11h 的頭像
    nbt59lj11h

    好康愛分?

    nbt59lj1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